当前位置:

心随诗动:元宵佳节 共待万家团圆

来源:红网 作者:谢维 编辑:陈珏 2021-02-25 15:31:06
时刻新闻
—分享—

文/谢维

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,又称为元节,其实元宵节在古时候还是有很多习俗的,在这个节日里,除了吃汤圆、赏花灯、猜灯谜之外,亦有无数文人墨客不吝文采留下许多充满诗意的诗词。这些诗词,或触发思念的共鸣,或蕴含相似的温暖,还有那些数不尽的内心眷恋。这些隐藏在古诗词中的绝美意象,惊艳了时光,也惊叹了心灵。

在古代,上元之夜怎可无诗。这一夜,“文士皆赋诗一章,以纪其事,作者数百人”,今天,让我们一起于诗词中游走,感受诗意里的元宵佳节。

大唐长安的十二时辰,只有在元宵节前后,才有每时每刻都尽洒繁华的荣景,在上元之夜,长安真正成为了不夜城,人为设定的时间禁区以及与此关联的空间禁区,在这一夜都消失了,难得良夜如此,人们尽情狂欢。

诗人苏味道在《正月十五夜》一诗中写道: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。游伎皆秾李,行歌尽落梅。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”今夜灯火与焰火交织在一起,我们的耳边仿佛传来了焰火燃放的轰鸣,夹杂着鼎沸的人声。

吏部员外郎郭利贞的:“九陌连灯影,千门度月华。倾城出宝骑,匝路转香车。烂熳惟愁晓,周游不问家。更逢清管发,处处落梅花。”今夜灯火非止一处,而是遍布全城,在五光十色的灯火之上,别忘了还有一轮高悬的圆月。

崔液的《上元夜六首·其一》:“玉漏银壶且莫催,铁关金锁彻明开。谁家见月能闲坐?何处闻灯不看来?”诗句把人声鼎沸、车如流水马如龙,灯火闪烁,繁花似锦的京城元宵夜景一语道尽。

张祜的《正月十五夜灯》:“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帝京。三百内人连袖舞,一时天上著词声。”上元之夜,家家出门、万人空巷、尽情而来、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,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,最为销魂的时刻。

在宋代,元宵节也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节日。元宵灯会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机会,也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好时机。

辛弃疾在《青玉案·元夕》中写道: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”

北宋欧阳修也在《生查子·元夕》词中写道:“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”短短几十字,制造出朦胧清幽、婉约柔美的意境,让人不得不感慨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。

诗词的美妙,在于它承载了丰富的时代与生活气息。诗词的浪漫,在于它镌刻了人间体验和风俗变迁。于是,它可以穿越时间的长河,让我们重拾文化的记忆。不管时间和空间如何变换,元宵节依然是我们割舍不掉的精神符号,人们仍然习惯在节日中团团圆圆。

岁岁年年,今又元宵。在这个本应是阖家团圆的日子,有太多人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造访而不能如愿。这场疫情持续已久,打乱了大家团聚的节奏,惊扰了太多人回家的脚步。此刻,元宵佳节,我想对一直坚守在一线的“战士们”道一句:珍重,平安!对远在他乡的亲人道一声:节日快乐!

来源:红网

作者:谢维

编辑:陈珏

本文为高速频道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gs.rednet.cn/content/2021/02/25/9044484.html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高速频道首页